俄乌冲突愈演愈烈下,欧美计划加大对俄原油制裁,但近期油价一直“不温不火”,背后真相如何,油价未来又将驶向何方?最新专题梳理,供您参考。
欧盟加强对俄制裁,油价为何持续震荡?需求走弱遇上供给相对平稳
俄乌冲突再升温下,油价却徘徊在100-110美元/桶附近,主因需求边际走弱叠加供给相对稳定。近期,俄乌冲突再度升温,欧美也计划加码制裁俄油,但油价却一直在100-110美元/桶附近持续震荡。油价表现相对“不温不火”的深层原因在于,需求边际走弱叠加供给相对稳定。3-4月的产需数据显示,全球原油总产量维持在9900万桶/日附近,消费量却由1亿桶/日左右下滑超过200万桶/日。
俄罗斯出口未降,美国、挪威出口增长,使得原油供给维持平稳;原油需求淡季下,中国消费量锐减进一步拖累需求。供给端来看,俄罗斯尽管对欧原油出口量下滑约120万桶/日,但对其他地区出口大增、支撑整体出口;美国、挪威等纷纷加大对欧出口约100万桶/日,补充欧盟原油进口。需求端来看,1季度末前后恰逢原油需求淡季的背景下,中国等消费量超季节性下滑,进一步拖累需求。
近期原油供需变化背后的核心逻辑?印度转口,美国放储,中国疫情
俄罗斯出口稳定背后,是欧美等未强加干预及利益驱动下,印度成为俄罗斯原油出口的重要“中转站”。面对俄罗斯油价的持续下跌,叠加七折优惠,印度对俄罗斯原油进口量从往年约3万桶/日增长至4月的70万桶/日以上。同时,印度进口俄油并非用于国内消费,更多通过原油制品转口至欧洲等牟利。更为重要的是,考虑到印度特殊的外交角色,目前美国等尚未对印度买油实施强力干预。
同时,美国通过放储大量增加对欧出口,挪威则主要实施增产;中国原油消费量大幅下滑背后,是多地疫情爆发。2月以来,美国原油增产缓慢,主要通过释放战略储备40万桶/日来增加出口,目前战略储备已降至历史低位。挪威作为欧盟邻国,主要通过增产约20万桶/日来增加出口。中国方面,2月中以来,多地陆续出现新一轮新冠疫情,物流受阻、人员管控等,拖累原油需求近80万桶/日。
油价未来如何演绎?供给依然受限及需求修复下,油价上涨值得期待
印度转口难以为继,伊朗增产存疑,OPEC、美国等无力增供,原油供给或仍持续受限。参考伊朗制裁的经验,美欧等紧逼下,印度“走钢丝”的空间或将越来越窄,大量购买俄油或难以为继。市场所担心的伊朗原油供给,仍面临着两大约束,或不足以冲击现有供给秩序。OPEC增产不力且高油价诉求强烈,美国增产不力、放储难以持续,挪威进一步增产空间不大,均无力改变供给受限的局面。
供给受限的背景下,中国疫情拐点已现、经济活动回归正常化,叠加全球出行旺季的到来,年中前后或将是油价的重要观察窗口。伴随着疫情拐点已经出现,中国经济活动也在加速回归正常化,例如整车货运流量指数回升至93.6、接近正常水平。全球范围来看,供给持续受限的背景下,疫情逐步退潮叠加出行旺季的到来,原油需求有望重回改善趋势,年中前后或将是油价走势的重要观察窗口。 风险提示:欧盟原油制裁力度不及预期;全球疫情出现强烈反弹。 报告正文 1、欧盟加强对俄制裁,油价为何持续震荡?需求走弱遇上供给相对平稳 近期,俄乌冲突持续升温背后,欧盟不断升级对俄罗斯原油制裁,但油价却徘徊在100-110美元/桶附近。2月底以来,欧美陆续在经济、能源、科技、交通、运输等多重领域,对俄罗斯施加了五轮制裁。伴随着俄乌冲突进一步升温,欧美计划对俄罗斯实施第六轮制裁,其中包括制定对俄罗斯原油的定价上限和关税。先前油价飙升的直接导火索,是俄乌冲突持续升级、打压原油供给预期①。但自从WTI、Brent原油价格双双在3月初盘中一度突破130美元/桶之后,即便俄乌冲突持续升温,油价依旧在100-110美元/桶附近持续震荡。 ②5月3日,欧盟初步计划在6个月内逐步禁止俄罗斯原油进口;5月17日,美国财政部官员表示,将与七国集团领导人讨论对俄罗斯石油的定价上限和关税,以替代禁运,对俄罗斯石油征收关税将保持市场供应,限制价格飙升,减少俄罗斯的收入。 近期油价表现相对“不温不火”的原因在于,需求边际走弱叠加供给相对稳定。作为“大宗商品之母”,原油价格的趋势方向主要由全球服务业景气变化主导,供给端的变化往往影响历轮油价的涨跌幅表现。供给端,3至4月,全球原油总产量维持在9900万桶/日附近,整体波动不大。需求端,3至4月,全球原油总消费量却由1亿桶/日以上下滑至9800万桶/日附近,下滑幅度超过200万桶/日。不难发现,供给相对平稳下,需求走弱给油价走势施加了阻力。 目前俄乌冲突升温对俄罗斯出口影响有限,同时美国、挪威等加大对欧出口,原油总供给维持平稳状态。数据来看,俄乌冲突升温的背景下,俄罗斯对欧盟原油出口量,从320万桶/日锐减至200万桶/日,下滑量约为120万桶/日。但与此同时,俄罗斯将大量原油出口至其他经济体,使得整体出口量基本未降。其他经济体方面,美国、挪威等纷纷加大对欧出口约100万桶/日,支撑欧盟原油进口量维持正常水平。因此,目前俄乌冲突对全球原油供给的影响相对温和 2、近期原油供需变化背后的核心逻辑?印度转口,美国放储,中国疫情 俄罗斯方面,将大量原油出口至印度等其他经济体,使得整体出口量基本未降。不仅仅是欧洲设法寻求其他原油进口,俄罗斯自身也在需求更多原油买家。权威机构Kpler的监测结果显示,俄罗斯4月原油出口量高达450万桶/日附近,基本上与1至3月水平相差无几。乌拉尔原油是俄罗斯主要出口油种,此前大部分供应欧洲。根据4月的最新数据,俄罗斯对印度等经济体的乌拉尔原油出口量较前3月大幅增长,足以对冲对欧洲地区减少的出口量。 俄罗斯与印度属于“特殊伙伴关系”,双方在军事等领域更是有着深入合作,因此印度在西方制裁俄罗斯时维持中立。自上任以来,拜登治下的美国政府奉行“重返亚太战略”,一直将印度视为“重要合作伙伴”。美欧对俄屡屡加码制裁的背景下,印度依然与俄罗斯维持紧密联系,其实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。早在美苏争霸时期,印度就与苏联交好,且大批购进苏制军事装备。时至今日,印度最大的进口军事装备依然来自俄罗斯。因此,在连续2次联合国大会投票中,印度均投下了弃权票,呼吁停止暴力、用对话解决争端。 3、油价未来如何演绎?供给依然受限及需求修复下,油价上涨值得期待 经过研究,我们发现: (1)俄乌冲突再升温下,油价却徘徊在100-110美元/桶附近。油价“不温不火”的深层原因在于,主因需求边际走弱叠加供给相对稳定。其中,俄罗斯出口未降,美国、挪威出口增长,使得原油供给维持平稳;原油需求淡季下,中国消费量锐减进一步拖累需求。 (2)俄罗斯出口稳定背后,是欧美等未强加干预及利益驱动下,印度成为俄罗斯原油出口的重要“中转站”。同时,美国通过放储大量增加对欧出口,挪威则主要实施增产;中国原油消费量大幅下滑背后,是多地疫情爆发。 (3)印度转口难以为继,伊朗增产存疑,OPEC、美国等无力增供,原油供给或仍持续受限。供给受限的背景下,中国疫情拐点已现、经济活动回归正常化,叠加全球出行旺季的到来,年中前后或将是油价的重要观察窗口。 风险提示: 1、欧盟原油制裁力度不及预期。欧盟表面维持对俄罗斯制裁的高姿态,但实际上未完全禁止俄油。
①如图5所示,俄罗斯是全球原油产量最大的单个经济体,往年产量占全球比重高达13%。
2、全球疫情出现强烈反弹。全球疫情,尤其是主要原油消费国疫情大幅反弹,拖累原油需求修复前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