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
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,前海开源基金崔宸龙执掌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以119.42%的年度收益笑傲群雄,同为崔宸龙管理的前海开源新经济混合A以109.36%的年度收益领涨混合型基金,一人包揽2021年公募基金股混双料冠军。
崔宸龙所管产品的业绩飙升也引发了行业对“中生代”基金经理的关注。何为“中生代”基金经理?投基君认为,证券从业经验在5-10年之间的都应当属于“中生代”基金经理。
数据显示,目前市场上共有2832位基金经理,这里面符合投基君要求的“中生代”基金经理共计1214位,崔宸龙、蔡嵩松、赵诣、冯明远等都位列其中。
“中生代”基金经理已经历了两轮牛熊周期,掌握了A股投资的诸多规律,在“前辈们”的经验之上,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投资框架、逻辑和方法。面对投资群体的年轻化,“中生代”基金经理相比“前辈们”更容易理顺新兴事物的发展脉络,敏锐地观察到市场对新经济企业一举一动的细微反应。
另外,新一代“基民们”也更倾向于将自己的资产交给与自身认知、观念相似的基金经理打理。随着“中生代”基金经理参与资产管理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,他们的话语权也逐步增大,部分具备成长潜力的行业成为“中生代”基金经理投资的共识。
在2022开年之际,投基演绎法联合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理财客推出系列访谈《五十策》,邀请中生代基金经理的代表进行专访,围绕中生代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、投资实践、投资经验、投资价值等问题进行讨论,还原中生代基金经理对投资的理解和感悟,以飨读者!
策壹
基金经理王梁五维雷达图,数据来源:同花顺
收益能力:体现过去一年基金经理所管产品的收益能力;任职年限:反映相对同业基金经理的任职时长;管理规模:反映相对同类型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;股票仓位:反映基金经理旗下所有产品持有权益类资产的水平;持股集中度:反映基金经理旗下所有产品持有证券的集中度。
中加基金王梁是成长型基金经理中的“多面手”,他聚焦高端制造行业投资,能力圈辐射新能源产业链、机械工程产业链、生物医药、电子等细分行业。王梁笃信,经济周期始终存在,个股的成长性离不开周期的助力,合适的时间买入合适的股票非常重要。
资料显示,王梁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,曾历任山西证券、英大证券研究部、方正证券自营部汽车、机械行业研究员。2015年加入中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,历任汽车、新能源、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研究员、专户投资经理,目前担任中加基金旗下多只产品基金经理,深耕电动汽车行业十余年。
资料来源:公开信息
据基金定期报告及同花顺iFinD数据,截至2021年12月31日,王梁的代表作品中加改革红利灵活配置任职回报为107.66%,任期年化回报为24.02%。自王梁2018年8月14日任职中加改革红利灵活配置基金经理以来,2019年、2020年以及2021年,该基金的年度收益分别为34.11%、37.39%以及27.31%,2019年度和2021年度跑赢了同期灵活配置型基金的平均收益。
数据来源:同花顺iFinD
据基金定期报告数据,除了2018年中报、三季报和2019年中报外,王梁管理的中加改革红利灵活配置的股票仓位都保持在80%以上,其中2019年末、2020年末、2021年一季度末和2021年年中股票仓位都在90%以上。
虽然王梁仓位长期保持高位,但是其持股较为分散,单一股票所占的仓位并不高。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,中加改革红利灵活配置前三大重仓股,比亚迪、天齐锂业、中信博,占股票市值的比例分别6.07%、5.76%、4.82%,前十大重仓股占股票市值的比例只有44.67%。
数据来源:中加改革红利2021年三季报
风险提示:过往持仓不代表基金经理未来的投资方向,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基金最新持仓可能发生变化,基金投资需谨慎。
2021年12月底,王梁接受了《投基演绎法》的专访,在采访中,王梁表示,2021年是能源转型的关键之年,不论是光伏、锂电池、风电,还是储能、火电运营转型都是投资的主线。
他对新能源,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仍相对乐观。虽然最近一段时间相关公司股价表现比较一般,但现在新能源行业总体还在上升期,还处于新产能代替旧产能的过程,产品渗透率还在不断提升,产品销量和相关公司的业绩不太可能大起大落。
针对股票下跌会不会止损这个尖锐的问题,王梁认为,一笔投资应不应该止损,最主要要看投资逻辑是否发生改变。首先看宏观环境是否发生变化,再看产业逻辑是否被打破,是否出现预期外的技术变革,最后看公司是否有基本面和消息面的利空。假如有非理性下跌的情况出现,只要业绩和估值相匹配,他会考虑逆势加仓。
此外,王梁还与《投基演绎法》详细分享了投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逻辑、对2022年的投资展望、对好公司的定义以及对基民的建议。
深耕新能源汽车行业
投基演绎法:职业生涯伊始,为何会选择汽车、机械行业作为研究方向?你当时是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行业?
王梁:2010年,我加入英大证券担任卖方研究员。作为国家电网旗下子公司,英大证券对电网投资十分关注,且当时恰逢国内新能源汽车迎来首次大规模发展,加上我本人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,身边很多同学、师友从事汽车领域相关工作,所以我也顺势进入汽车组担任研究员。
彼时,市场上对新能源汽车的分歧远大于当下,包括比亚迪在内生产的电动车续航大概在300-400KM,磷酸铁锂电池也存在很多问题,多数企业都依靠政策补贴维持生产,行业前景并不明朗。基于国内能源自主可控的考虑,当时我个人就认为,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至少可以解决部分石油消费的问题,未来有可能变成比较重要的投资赛道,所以后来我无论工作怎么变动,我始终聚焦于这块的投资研究工作。
投基演绎法:2021年即将结束,你如何评价自己今年的表现?
王梁:我认为自己今年整体表现情况还是不错的。今年的新能源行情比较火爆,而我过往在这个领域里面的积淀比较深,对行业相对比较了解,因此得以在其中选出了比较好的几家优质企业。
客观来说,要从市场中选出最好行业里最好的公司,并且战胜市场,这是比较有难度。在投资组合配置分散的情况下,投资收益完全来自阿尔法是小概率事件。
投基演绎法:2021年板块轮动加快,成交量明显放大,你认为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哪些?
王梁:个人觉得,2021年A股板块轮动加快背后的原因可能是,在货币信用回归正常的情况下,各板块呈现出估值的均值收敛;之前估值抬升比较明显的板块涨幅落后,甚至出现一定的回撤,而业绩表现亮眼的板块涨幅较大。以高端白酒为例,该板块受流动性影响较大,年初流动性较为充裕,高端白酒表现较为强势,随着流动性收缩,高端白酒出现明显回调。与此相反,新能源板块则比较强势。
关于成交量放大,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考虑:一方面,居民资产搬家,大量的居民财富直接或间接进入到股市中去;另一方面,板块轮动加快,不少市场参与者有兑现收益的冲动,并希望在其他的行业和赛道中寻找新的投资机会。
看好新能源未来发展
投基演绎法:尽管今年热点不断切换,但你一直比较看好的新能源产业链一直保持相对强势,你如何看待今年的新能源行情?
王梁:2021年是能源转型的关键之年,不论是光伏、锂电池、风电,还是储能、火电运营转型都是今年投资的主线。
我个人对新能源,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还是相对乐观的。虽然最近一段时间相关公司股价表现比较一般,但现在新能源行业总体还在上升期,还处于新产能代替旧产能的过程,产品渗透率还在不断提升,产品销量和相关公司的业绩不太可能大起大落。
投基演绎法:与前几年的新能源行情相比本轮有何不同?
王梁:之前的新能源行情以政策主导为主,本轮行情主要是市场行为。因为前几年,新能源产业主要依靠国家政策补贴,行业里鱼龙混杂,企业所掌握的技术也良莠不齐;而当下新能源产业的诸多基础技术逐渐成熟,部分产品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并迅速实现了商业化,一批优秀的企业正在崛起,很多技术薄弱、经营不善的公司慢慢被淘汰,行业进入到比较良性的发展轨道上。
投基演绎法:新能源有何优势和劣势?
王梁:从顶层设计来看,新能源偏重于制造业,而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非常完整,很多环节竞争优势明显,通过发展新能源,我们不但可以发挥自身优势,还能保障国内能源安全,减少对外部化石能源的依赖。
具体而言,不同能源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,不能一概而论。像锂电池,它的工艺相对成熟,但在极端天气下,仍然存在不少问题。最近炒的比较火的氢能源同样优缺点参半,氢能源续航时间长、补充能源时间短,但其与化石能源类似,转化效率很低,只有40%左右。另外,相对锂电池,氢能源还存在安全性的问题。目前各种新能源之间不存在完全替代关系,能源结构多元化是当前的主要格局。
投基演绎法:新能源行业中,你更看好哪种类型的公司?
王梁:我更愿意将新能源当作一个科技行业来看待,技术和工艺会不断的更新迭代。在投资中,我更偏好选择有技术更新能力的、能够通过技术革新而创造出新需求的细分行业和公司。
自上而下的投资框架
投基演绎法:能否介绍一下你的投资框架?
王梁:我是产业经济学科班毕业,更关注宏观和中观,我的投资框架也更加偏向于自上而下选股,在特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下,通过严谨详细的行业比较和产业逻辑推演,优选出强势行业,从中选择质地较好、估值较合理、管理层优秀的公司进行投资。
在平日工作生活中,我会尝试不断拓宽自身能力圈,更好地适应自己自上而下选股的投资框架。
投基演绎法:结合投资框架,能否具体分享成功投资某一企业的经历?
王梁:我的投资风格偏向成长,既看重企业的成长属性,又看重其所在行业的周期属性。成长属性离不开周期的助力,脱离周期在行业底部买入,收益比较有限,风险也比较大,只有在行业周期向上的情况下,挑选到其中成长性比较好的企业,才可能实现“戴维斯双击”。
运用自上而下的投资框架,我曾经成功投资过一家工程液压器件研发制造的A企业。这家企业的上游是工程机械行业,周期属性比较强。2009年之前,工程机械投资低迷,液压器件销量保持相当低的位置,行业周期底部的时候,下游需求不大,即使存在国产替代降成本的需求,但是需求的体量也特别小。经过近十年的铺垫,2018年底国内投资加快,国产化的液压器件零部件开始放量。此前液压器件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,A企业一直致力于程液压器件的国产替代,2019年之后,该公司紧抓机遇,抢占市场份额,业绩实现了跨越式增长,股价也实现了比较大的涨幅。
投基演绎法:有没有不太成功的投资案例呢?
王梁:当然,投资是一个实践性很强,需要不断迭代的事情,我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。还是以工程机械行业为例,2020年年初,市场大多数观点认为,工程机械投资延续一年半到两年的涨势,后续可能不会有太多超额收益,我也降低了相关行业的仓位,提前锁定收益。不过,2020年的疫情导致货币政策再度宽松,工程机械及其产业链延续涨势,自己的提前减仓也错失了一些投资机会。
投基演绎法:你会因为股票下跌而止损吗?
王梁:我认为,一笔投资应不应该止损,最主要要看投资逻辑是否发生改变。首先看宏观环境是否发生变化,再看产业逻辑是否被打破,是否出现预期外的技术变革,最后看公司是否有基本面和消息面的利空。假如有非理性下跌的情况出现,只要业绩和估值相匹配,我会考虑逆势加仓。
成长+消费将是投资的主线
投基演绎法:结合你的投资框架,分析2022年的A股市场。
王梁:我始终坚信,经济周期是很难避免的,我看宏观主要看的是周期,然后是跟随流动性变化进行投资。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“稳增长”的表述,2022年流动性可能会比今年要宽松一些,高端白酒的反弹就是市场预期流动性宽松的一种表现。
我们认为,2022年A股大概率不会出现估值快速扩张,主要还是以结构性行情为主,大家重点关注的还是企业盈利,业绩高增长或者业绩稳定的上市公司更受市场青睐,股价表现或相对更强势。相比2021年,2022年投资难度或进一步加大,投资者更需要优中选优。
明年成长+消费将是投资的主线,市场风格可能更偏成长一些。我们预计,成长性行业还会诞生很多投资机会,业绩和估值都有向上的可能性。而受益于流动性宽松,消费板块可能也会出现一些阶段性机会;对于2021年调整较大的房地产,可能会有估值修复行情。
投基演绎法:除了高端制造之外,你的重仓股中也出现医药、消费行业的股票,你选择这些行业的标准是什么?
王梁:我对高端制造的定义比较宽泛,我个人认为,设备制造、创新药制造应当以科技行业的眼光来看待,设备制造、创新药制造也属于高端制造的范畴。
假如明年经济基本面配合,消费股中白酒的投资价值还是不错的,可选消费主要是估值修复的逻辑,大众消费则偏向于选择估值合理的、业绩增速出现反转的企业。但整体来看,大消费板块恐怕难以出现趋势性的行情,多以结构性机会为主。
冷静对待市场回撤
投基演绎法:你管理的中加改革红利混合在今年3月和9月出现了短暂的回撤,回撤的原因是什么?
王梁:成长性行业的波动通常都比较大,3月和9月回撤的逻辑是不一样。3月份包括成长和消费的大部分行业都出现了回撤。彼时,市场预计美国高通胀会引发Taper,国内政策也在收紧,具备流动性溢价的高估值板块被抛售。幸运的是,由于业绩支撑,多数新能源股票调整之后迅速反弹,股价续创新高。9月份主要是“双限”背景下,部分制造业企业自身及产业链上下游产能受到一定的影响。
投基演绎法:当时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?
王梁:不管是3月还是9月的调整都比较突然,很难采取措施进行应对。当时我仔细分析了回调的原因,然后评估了这些因素影响的持续性,最后看自己之前的投资逻辑是否发生了变化。只要逻辑没有变化,我还是愿意等待市场回归理性的。
投基演绎法:面对不确定的行情波动,作为基金经理,你认为最大的压力来自哪些方面?
王梁:主要还是业绩方面的压力,毕竟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公开透明,市场回调的时候,难免会有业绩压力。
投基演绎法:你个人是如何进行减压的?
王梁:偶尔会去跑跑步,我认为,调整好个人心态、做积极的心理暗示都十分有必要。
投基演绎法:我们注意到,你管理的中加改革红利混合的任职回报已经实现翻倍,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持有人都获得了这样的回报,对于基金赚钱,基民不赚钱这种现象,你的建议是?
王梁:基金投资最好要有长期投资的理念,投资者更应该去关注自己熟悉的领域,在自己熟悉、能够理解的领域里,去投资才能做到心中有数,才能长线持有。像有饮酒习惯的男性投资者对白酒消费比较熟悉,可以关注白酒;关注潮流,或者熟悉医美、美妆的女性投资者,可以不妨多关注消费主题基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