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总体:香港本地+中资+国际中介机构的各月增减持
我们认为,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恒生科技迎来估值底、政策底、盈利底共振,恒生科技迎来转折底,进入战略配置窗口。
本期报告,我们重点分析香港+内地+外资中介机构对恒生科技的各月增减持情况。其中,各月的增持或减持,我们主要测算口径为,各月增持或减持金额变化=交易均价*各月持股数量变化,从而衡量机构资金对恒生科技的买入卖出的行为变化。根据估算口径,具体来看:
中资中介机构:自21年11月以来,各月均被增持,3月增持规模最大,突破百亿港元。
香港本地中介机构:22年以来各月均被增持,但就趋势而言,22年规模较21年整体放缓。
国际中介结构:整体波动较大,22年1月和2月呈现减持,而3月和4月转为增持,而且增持规模高于中资中介机构和香港本地中介机构。
2. 行业:软件、半导体净增持相对较多
具体到恒生科技中的行业来看,软件服务、半导体行业今年以来(至4月底)机构(包含香港本地+中资+国际)净增持幅度较大。其中,软件服务在近两个月呈现大幅净流入的态势,单月净流入的规模达到500亿港元以上。半导体行业近四个月也维持每个月净增持的趋势。
汽车和药品及生物科技行业机构(包含香港本地+中资+国际)整体减持较为明显,但药品及生物科技行业在4月由净减持转为净增持。恒生科技指数中的汽车行业在近四个月维持净减持,药品及生物科技行业在1-3月整体净减持,但4月开始由净减持转为净增持。
3. 个股:恒生科技30家公司具体增减持情况
恒生科技指数目前总共30家上市公司,我们对香港本地+中资+国际中介机构对恒生科技成分股的各月增减持情况梳理如下。其中,增持较为明显的公司是京东集团,在今年1-4月累计净增持的金额超过1100亿港元(根据持股数量变化*交易均价估算),占总市值的比例超过1/4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