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资讯>股票

中信建投:至暗时刻 曙光将现——4月经济数据解读与展望

2022-05-17 18:34:21 作者: 来源:中信建投证券研究
经济数据,增长
谷底已现,关注政策拖底填坑

2022年5月16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4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系列数据。
一、生产:奥密克戎冲击加大,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诉求下采矿业维持高增长
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-2.9%(前值5.0%),疫情影响停工使得长三角增长-14.1%,东北增长-16.9%,而中部、西部影响较小,分别增长4.6%、5.6%。从主要行业增加值增速看,采矿业同比增速仍保持在高位,由12.2%回落至9.5%,重视初级产品保障和稳价保供政策诉求下,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速走高至7.2%,煤炭开采业增速略有回落但仍高达13.2%,有色金属矿采业增长8.9%;电力、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速由4.6%回落至1.5%,还保持正增长;制造业下滑较大,由4.4%回落至-4.6%,其中回落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的主要是汽车制造业、设备制造业、医药制造业,其对供应链更为敏感。
4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-6.1%(前值-0.9%),服务业PMI回落至40(前值46.7)从数据上看奥密克戎的首次冲击要大于去年8月德尔塔,仅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0.3%,持平一季度水平,基本不受疫情影响。



二、投资:地产、基建回落相对明显,技改和高技术产业支撑制造业投资韧性
4月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同比增长6.5%(前值8.5%),结构上水利投资加快,增速由10%升至12%,铁路(-7%)、道路(0.4%)、公共设施(7.1%)放缓。疫情缓和后,基建作为逆周期调控重要抓手,在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求下,增速预计仍将加快。

3.png

4月制造业投资同比累计增长12.2%(前值15.6%),和2019年相比的3年平均增速3.6%,与3月末持平,因此制造业投资同比小幅回落主要是基数走升影响。4月制造业企业技改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7.0%,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43.1%,比2021年同期提高1.8个百分点,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5.9%,技改投资和高技术产业对投资的拉动持续增强,趋势有望延续。
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-2.7%(前值0.7%)。单月同比看,开发投资同比增长-10.1%(前值-2.4%),施工同比增速由-21.5%下滑至-38.7%,新开工增速由-22.3%降至44.2%,竣工同比增速基本持平,商品房销售同比由-17.7%下滑至-39%,4月地产行业延续下行趋势,其中疫情因素影响也较大。此前政治局会议明确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,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,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,近期央行发文将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下调20bp,预计新一轮疫情得控后地产销售有望实现回升趋势。
三、消费:经济活动受阻、就业压力增大,可选消费大幅回落
4月社零同比增长-11.1%(前值-3.5%)。受出行减少、生产受阻影响下,消费进一步下滑,同时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.1%(前值5.8%),就业压力增大也影响居民收入和消费。4月餐饮同比增速由-16.4%回落至-22.7%,商品增速由-2.1%回落至-9.7%,商品中实现正增长的主要是必需类的粮油食品、饮料、中西药品、石油,下滑最大的是汽车、通讯器材,疫情冲击的仍是餐饮和非必须消费品。


四、经济展望:4月是经济底部,疫后将拖底填坑,对全年完成目标仍保持信心
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,奠定后期经济恢复前提。上海新一轮疫情从4月中旬以来逐步缓和,5月14、15日连续2日社会面无新增病例,上海交通拥堵指数5月以来开始有明显恢复,居民活动增多,截至5月13日上海9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,已复工4400多家,占比接近50%,三批“白名单”企业3000多家复工复产,整体复工率超过70%。目前已开始分阶段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。北京疫情在合理管控下未有大规模恶化,近日出现回落趋势。疫情冲击逐步减弱后,生产、消费均会有恢复性改善。
经济关乎就业民生,宏观政策还将加力,全力扩大国内需求政策落地可期。4月底政治局会议强调“要坚定信心、攻坚克难,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落实到位”、“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,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”、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,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”、“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”、“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”。二十大是今年重要宏观背景,经济不只是数字,更关乎就业民生,中央对经济发展预期目标至今未松动,二季度是已确定政策的集中落地期,政策效果还待疫后显现,5、6月经济增长将加快,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包括扩大投资、促进消费的增量政策预计也在抓紧谋划、部署,增加特别国债和专项债额度、加大消费券刺激力度可能也是选项,未来增量政策落地将推动经济明显回升,对前期疲弱经济拖底填坑,当下仍需保持信心。

6.png

风险提示:疫情反弹,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。



风险提示: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