债市方面,资金面仍然偏紧,短端偏弱,长端震荡。临近春节,央行主要采用期限较短的逆回购投放流动性,投放规模较大,但资金仍然偏紧、偏贵,表明央行短期稳定汇率、利率市场的态度并没有变化。海外特朗普就任,并未立即征收关税,美元指数下行,汇率压力小幅减轻。长端受到配置盘的力量支撑,表现相对较强。
基本面方面,2024年四季度经济数据较好,四季度GDP同比增长5.4%,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2%。四季度以来经济数据较好主要有两个原因,一是设备更新改造政策有力支撑了制造业投资;二是四季度抢出口提振生产,年末生产增速再度走高。12月产销率明显走高,表明供需情况有所改善;但需要注意的是,这种改善主要是由于外需提振带来的,需要密切跟踪外需情况。
流动性和政策方面,央行四季度例会表态偏鹰,强调防空转和稳汇率,后续资金面持续偏紧;1月10日,央行表示“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,中国人民银行决定,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,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。” 货币短期内面临汇率和利率约束,汇率方面:由于美元指数较强,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,汇率央行目前守住7.3%一线,中间价和即期汇率差距拉大,逆周期因子持续使用。利率方面:前期债券收益率下行速度较快,带来金融稳定的风险。
整体来看,汇率、利率对央行的制约仍然存在,汇率来看,需要关注美元指数能否转而下行,或在贸易形势恶化的情况下能否看到央行降低对于稳汇率的诉求。利率来看,央行对于利率下行并不排斥,全年宽松的政策取向也没有变,主要是对当前下行速度过快的情况进行调控。从曲线形态上来看,在资金面偏紧的格局下,短端处于更为不利的位置,且央行此前主要买入短端国债,对短端市场的掌控力更强。而农商行在春节前后具有买入债券的季节性特征,对于长端形成稳定力量。当前财政、货币偏紧的状态并非稳态,需要密切关注政策转松的节点。
股市方面,上周市场探底回升,三大指数均收涨,创业板指涨近3%、跑出显著超额。全A日均成交放量近300亿,维持在1.2万亿水平。重要整体上涨,创业板指领涨,中小盘涨幅靠前,上周领涨的北证50大幅回调、跌幅近4%,红利小幅收跌。板块方面,上周仍以泛AI方向与部分消费细分领涨,主要包含了算力通信、AI软件、人形机器人、端侧AI、影视院线、旅游等主题,保险、互金等大金融板块分支亦有所表现,业绩预增标的市场反馈良好。具体来看,通信、计算机、电子、机械设备、非银金融等涨幅居前,石油石化、食品饮料、煤炭、建筑材料、房地产等行业跌幅居前。
权益市场自去年底以来持续受到强美元交易影响,随着日本央行加息以及川普政策有所弱化,强美元交易达到高点,人民币大幅升值。国内政策空间依然充足且转向决心十分明确,增量政策可期,对于市场中长期仍需保持多头思维,调整过后配置价值更高。从国内看,截至1月20日,地方均已召开两会,通过梳理各地两会报告,可以看出2025年地方将全力稳增长、稳信心、扩内需、促改革、抓落实,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一致,。多地强调要采取超常规举措和力度,强调要“坚持干字当头、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”,稳增长、扩内需也基本是各地的首项重点工作,具体措施包括促消费、稳地产、扩投资、强产业、促改革、扩开放等。我们有理由相信2025年宏观政策将“更加积极有为”。节奏上,受基数效应和出口节奏扰动,预计各季度同比增速呈现“中间高、两头低”的形态,结构上内需修复、外需承压。从国外看,1月24日,日本央行如期加息,将关键利率上调25BP至0.5%,升至2008年来最高水平,同时本次加息也是2024年3月开始加息周期后的第三次,且加息幅度为2007年2月以来最大。此次大幅加息,也确认了日本经济摆脱通缩并逐渐进入良性循环阶段。日本央行加息后,日元大幅升值,美元指数随之大跌,其他非美货币全线走高,其中人民币的表现尤为抢眼。在离岸市场上,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自1月20日晚间开始迅速攀升,21日一度升至7.2525,同样创下了去年12月中旬以来的新高。